群益介绍
- 王智 主任 北京市工商大学; 法学学士 王智律师曾在某大型国有企业做管理工作,长期从事法学研究,现专职从事经济、民事、及刑事案件的诉讼、仲裁工作。法学理论功底扎实。司法实践经验丰富,以刑法、劳动法、公司法、合同法、婚姻法、房地产法为主要研究方向,以刑事案件、合同... ...【详细介绍】

门脸低调,隐身市区犄角旮旯;别有洞天,店内装修富丽堂皇;看似高档,推销的产品成本不足标价一成;VIP预约,只对旅行团开放;激情四射,神秘隔间内“讲师”洗脑游客……“十一”黄金周临近,记者赴湖南张家界各旅游景区调查,起底一些旅游购物店内的天价旅游商品猫腻。经调查发现,很多购物店都专设“洗脑房”,销售员变身“讲师”“大师”,其售卖的许多“高档货”成本不足标价一成(9月27日《华西都市报》)。
“洗脑房”“讲师销售员”,景区购物经济的种种新发明,让人眼花缭乱。在黄金周即将来临之际,媒体的一番事前摸排果然“收获”颇丰。景区乱象治理了这么多年,坑害消费者的诸般伎俩不仅未能禁绝,在很多地方反倒有变本加厉之势。从之前的强迫购物,到如今的洗脑推销,其间的“进化”显而易见。而与之相对的,消费者的权益也面临着更多的威胁。
由新闻报道可知,景区的“洗脑房”可谓煞费苦心:将偌大的门店装修得富丽堂皇,精心分开为一个个神秘小隔间,再标配上侃侃而谈的“讲师”一番诱导。一路挖坑设陷之下,难保游客不被忽悠得云里雾里……“洗脑房”的高明之处在于,将人生地不熟的组团游客集中于一个密闭空间之内,通过强势的“讲师”“大师”狂带节奏,以求彻底摧毁游客的理智防线,最终诱导冲动性购物。
心理学研究表明,个体置于群体之中往往会发生“理性”下降的情况。同样,当一个人身处于陌生的环境中,也更容易作出错误的决策——“洗脑房”之所以每每屡试不爽,恰恰就在于利用了这两个方面的心理弱点。据记者调查,此类内设“洗脑房”的购物店,通常只做旅行团的生意,对散客则完全是闭门谢客。由此不难看出,在这中间,旅行社、导游等等,想必又一次扮演了“同谋者”的不光彩角色。
由最初简单粗暴的暴力胁迫,到如今步步谋划的心理算计,景区里的购物陷阱悄然间完成了“升级迭代”。“洗脑店”中那些深谙消费者心理学的设局者,没有成为体面而令人尊重的正派商家,而是变成了一群游走在法律边缘、攫取灰色暴利的市侩奸商。
神秘、紧闭的“洗脑房”内,到底有多少见不得光的秘密?“大师”横行、谎话连篇的荒诞场景,在一个个幽暗的小房间里,神奇地具备了一种蛊惑人心的强大能量。而若是在阳光之下,在正常的市场语境之中,这些行径原本就是彻头彻尾的消费欺诈。“洗脑房”在鬼魅的空间布局和故事情节之外,对游客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侵犯,才是其最根本之恶。然玉
本网的所有图片,文字,视频等信息部分来自互联网,其文章只代表原作者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,本网会尽快删除,如是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推荐阅读
- 2017-08-04三类升学陷阱缘何让一些考生家长频...
- 2017-08-07求职者讲述网上招聘背后种种陷阱...
- 2017-11-10多家法院提醒注意网购三大“陷阱”...
- 2017-11-14“双11”,花式预售藏陷阱...
- 2018-01-03警惕社交群“荐股”陷阱:群主带群...